2021年12月24日 星期五

不知道刀在哪裡,要怎麼磨刀?淺談自己提問之路(2021/12/24更新)

自從擔任教職,常提醒自己每教一個段落,就得預留一點時間讓學生提問。然而通常只會有二種情況發生:一是全班靜默,另一種是提出關於作業和考試的問題。例如:下次小考的範圍、作業規範與繳交日期等。鮮少有人針對教授內容提問。其實這也不意外,畢竟從小沒有系統性地學習如何提問,只知道5W1H或許是個切入點。

會問問題,很重要嗎?

問問題怎麼這麼難?

我猜,許多人都曾被老師問過「有沒有問題?」然後苦思冥想也不知道有什麼好問。反正老師說什麼就記什麼。通常老師們不會窮追猛打硬要學生問出問題,倒是曾聽其他研究生分享一位老師反其道而行的例子。那位老師要求每位學生在每堂課都要提出一個問題並寫在紙上,下課前要繳回那張問題紙作為出席成績。一開始學生覺得很痛苦,完全不知道要問什麼,只能亂問:OOO是什麼意思?為什麼OOO不是XXX?但想問題久了,似乎偶而可以問出更有深度的問題。

回想自己的求學歷程,也有很長一段時間卡在「不知道要問什麼問題」的階段。這和沒有問題是不同的意思,而是不知道要怎麼組織問題並把問題提出來。以高中時期遇到的狀況為例,很常發生「我聽不懂老師剛才在說什麼」、「某一個段落沒有想通,後面就卡住了!」、「我不知道為什麼會從A推演到B。」但是這樣的問題不是太籠統就是太個人,對於高中生而言很難問出口。尤其是當眾提出自己的疑問,對不少人是一重心理障礙。

大學之後,問問題的能力好像也沒有顯著提升。因為需要記的知識太多,光是記住就很難了,頂多做到相似概念的比較與統整。更進階的推論分析、詮釋整合、比較評估並不常做到。

到研究所之後,一開始也抱持著「我盡力做好,其他就等老師檢查有沒有問題再說」的心態。但這個作法漸漸行不通了!

提問的能力,是訓練出來的

除了請老師針對論文、報告、研究進度提供建議,每週與老師討論前還要準備「討論大綱」,就像正式會議必須先準備好討論提案一樣。如果沒有準備問題,只是報告研究進展,就會被提醒:「所以你的問題到底是什麼?」雖然剛聽到會很惶恐,但老師這麼說沒有錯。畢竟找老師討論,應該是學生有問題想解決,不能一直抱持著等著老師看完整份報告還幫忙偵錯的被動心態,應該是主動說出自己不懂或難以決定之事。

但是,理解是一回事,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研究所初期,我真不知道要問什麼。只能從簡單的是非題或操作定義開始。然而因為對於每個概念的理解都懵懵懂懂,一問就問得範圍太大。例如:羅序分析是什麼意思?(what/ 這真是大哉問,可以用簡略幾句話帶過,也可以寫成一本教科書)

過了一段時間,改為報告研究進展,請老師協助判斷資料的解讀是否正確、後續的規劃是否合適 (Yes or no)。如果不合適,原因是什麼? (why) 後續怎麼修正比較好?(how)  如何判斷什麼時候要採取哪一種作法?(when & which)

說穿了,還是仰賴權威指引,甚至希望對方幫忙仔細檢核文件,挑出問題。但到了自己當老師,發現要從頭到尾讀別人寫出來的報告並且詳細給建議,是非常費時的事情。(尤其是不知道對方是否能承受看到這麼多建議的時候。有時候寫了20個建議,後來還是會刪掉一些,以免太打擊學生。)

所幸,持續地練習還是會看到一些成效。

最近發現自己似乎漸漸發展出提問的能力:在寫研究計畫的時候,掌握一個重點:在闡述前人不足之後,我的研究目的到底是什麼?不管寫的內容多長,時時回去對照研究目的就可以挖掘出超多問題。

例如:

  • 我採用的研究方法可以達成這個結果嗎?怎麼達到的?
  • 用什麼方法可以證明真的有達到目的?這些方法夠周延嗎?
  • 有沒有漏掉什麼環節?
  • 有沒有哪裡重複或前後矛盾?
  • 有沒有解決前言提到的前人不足或是自找麻煩(說別人做不到,結果自己也做不到)?
  • 有沒有做不必要的規畫?
  • 研究內容會不會涵蓋太多而失焦,或太少而單薄?
  • 這樣的研究可行性、創新性、價值夠嗎?
  • 會有內外在效度的問題嗎?
  • 會不會繞了一圈之後,應該修改研究目的?

邊寫邊想,同時把前後文無法連貫或是覺得牽強的地方記錄下來,也把可能的增刪列出來,再請高手指點。漸漸的,我可以彙整出比較簡明扼要的討論問題了!有時候問題愈長,其實是自己還在整理思緒。如果已經明確掌握問題點,問題應該精確地一針見血。

走過這一段自我檢視的提問歷程,我發現自己的進展大概是:不知道要問什麼、不知道怎麼問、問了不重要/很淺顯/範圍太大的問題、自我檢核並逐漸聚焦。誠如一位前輩說的話:「不知道刀在哪裡,要怎麼磨刀?」如果不能自己發現問題並提出來,甚至自己嘗試找答案,只等著別人教,很難有進步。

現在的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所幸,拉長時間軸再回溯,仍可看見小小的不同。至少,看到自己以前的提問,會覺得這個問題蠢,也是一種成長吧!


3 則留言:

  1. 舉手:想知道──
    身為學生的「疑問」,
    同儕之間的「提問」,
    主導角色的「設問」,
    三者問的思考方向及要領!
    (可以這樣撿便宜嗎?)
    (有可能在續集看到嗎?期待~)

    回覆刪除
    回覆
    1. 真的馬上覺得上面所提很蠢...... ^^"
      「對照研究目的」的自我檢視,真是太實際了!
      真能點出問答關鍵啊!

      刪除
    2. 感謝您認真閱讀文章並提供回饋。
      提問本身就不是容易的事,市面上也有不少加強提問能力的書。他們可能寫得更詳盡。
      我這裡就是拋磚引玉,引起思考囉!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