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2日 星期日

稿費最高的作文比賽:科技部專題計畫


昨日遇見來自二位不同學校的大學教師,正好聊到年底撰寫科技部計畫的事。
A老師說:「我很幸運,正好有兩年期計畫,今年可以pass。」
B老師表示:「我剛好今年通過隨到隨審,就不參加年底的作文比賽了!」
而我則是明年計畫到期,今年必須參加作文比賽。
說完,三人眉宇間都有一絲無奈。
身為大學教師,申請研究計畫、撰寫論文似乎才是本業。其他都是其次?

研究計畫 + 論文 = 存活?
多數大學教師有六年條款,助理教授必須在六年內升等為副教授,否則會被解聘。而升等多元之後,研究升等似乎還是比教學升等、產學升等容易。既然要研究升等,一定得申請研究計畫經費才能做出有些規模的研究,也才能進一步產出論文(應該沒有人只作開放資料庫、文獻回顧或後設分析的研究)。研究可說是時間和金錢堆砌出來的產物。

十二月正是大學教師投出科技部計畫申請的重要時期。除了正在執行多年期計畫或本來就不打算申請研究計畫的老師,不然大家近期可能都在忙這件事。之前還聽過其他學校的研究生告訴學弟妹:「老師們十二月都很忙,沒事不要去找老師。」說得有點誇張,但也反映出大學老師對於科技部計畫的重視。

盤點大學教師常規申請的研究計畫,大概是科技部計畫、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如果是醫學院教師,還可以多申請國衛院研究計畫、附設醫院的院內計畫。這四個研究計畫的經費排序通常是國衛院研究計畫 > 科技部計畫 >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 院內計畫。如果一週授課9小時(基本鐘點數),再加上備課(新手的備課時數大約是授課一小時,備課4小時。資深教師就不知道了,可能縮短或請助教授課?),如何有心力同時執行這麼多研究計畫?或者是研究經費夠多,就可以聘足夠的人力執行研究,自己仍有足夠心力監督研究進行、授課與備課?

最理想的狀態,可能是研究與教學結合。不管是研究教學的領域(例如:中風後的鏡像治療介入成效),或是研究如何提升某課程的教學成效,這會使教師和學生都受惠。可能也是節省心力的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