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8日 星期六

同學的示範不看沒關係?繼續這麼想,就虧大了!

圖片出處:Therapy Putty Resistive Hand Exercise Kit

最近教到手部損傷後的復健運動,就訂了五盒硬度不同的治療黏土(therapeutic putty,以下簡稱黏土)給學生體驗,同時練習設計治療活動。原本靜靜聽課的學生,在拿到黏土後瞬間變得雀躍,紛紛在桌上做起各種勞作。有人把黏土搓成幾個圓球做成小雪人,有人用黏土做出星形裝飾,還有人純粹就想把黏土搓成長條,看可以搓得多細多長而不斷掉。作為熟悉黏土材質的過程,這些玩耍沒什麼不可以。

但是,如何從玩耍中摸索出有效的治療活動呢?

限時想出五個黏土活動,挑戰創意

我給學生的限時任務是想出五個連續的黏土活動,加強病人的手部精細操作能力。例如:把黏土搓成十公分的長條→用每根手指輪流把整條黏土條壓扁→用食指把壓扁的黏土捲起來(捲成肉桂捲的樣子)→五根手指把黏土捲的中心鑽出一個洞,並把洞撐大→最後將黏土搓回長條,盤繞後放回容器中。

如果無法獨自發想,上網查詢別人的創意也行。計時結束,我立刻抽籤找人示範。

我本來預計學生應該會好奇別人設計出什麼黏土活動,如果看到好的就學起來。我甚至提醒全班:如果視線被擋住,可以圍到示範者旁邊。但是現場大約只有半數學生真的圍到示範者附近。另外一半則繼續坐在原位做自己的事,或是小組聚在一起繼續玩黏土或聊天。提醒了幾次,他們仍是不為所動。

我當下有點不開心,但後來推測這些學生心裡可能這麼想:

  1. 同學的治療活動想必沒有多高明,不看也沒關係。
  2. 剛才的活動還沒討論完,先把小組任務完成再說。
  3. 網路上已經可以找到很多黏土活動示範了,反正考試只考三種,不看也不會怎樣。
  4. 快要下課了,好懶得動。
  5. 那麼多人都沒看,我也可以不看。
  6. 這堂課好無聊,我只想要下課。

不想做一件事情的理由總有千百種。同時,我也仔細分析自己不開心的原因,發現自己很在意學生不覺得觀摩同學的設計與聆聽老師的回饋很重要,自動放棄學習的機會。

放棄偷師,自身損失

其實不只是他們,之前幾屆的學生們也有人明白地表示:「我覺得跟同學討論或聽同學報告都是浪費時間。」我詫異地問:「班上同學報告得不好嗎?」這位同學理直氣壯地說:「他們跟我是同學,程度就跟我差不多。聽他們講話沒有什麼可以學習的,聽老師講就好。」說完,又補充一句:「我們班很多人都這樣子想。(註一)」我差點想接著問:既然大家程度差不多,成績怎麼會有高低之分?

善於學習的人,看到比自己厲害的,通常是趕快學起來。看到不如自己的,也能說出一番道理並設法改進。平常說的正面楷模與反面教材,不正是這個意思?

市面上有相當多書籍或課程教大家如何創意思考,也有書籍明白表示優秀來自「偷師」,別人有任何好點子就複製起來、拆解這個優秀想法的組成份子,添加個人風格(色彩),再重新組裝成自己的新點子。因為在業界,缺的就是源源不絕的好點子。如果凡事只聽「權威」的話、不能從同儕的言行提煉智慧,哪來那麼多好點子呢?(註二)

儘管如此,要求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如要求自己的教學設計。下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我會這麼做:

  1. 學生示範後,隨機抽其他學生講評。被抽到的人至少需講出兩個優點、一個缺點。總共抽三個人,別人說過的不能重複。
  2. 只要想出別組沒想到的、符合情境的治療活動,小組課程參與成績兩倍計算。
相信我這一臂之力,可以幫助學生「勉力為之」。換算成未來繳交給各種創意課程或買書的費用,真是太划算了!不客氣 :D

註一、有些學生習慣在表述事情的時候加上「大家都這麼想」、「很多人這麼覺得」。但是歸根究底,「很多」和「大家」未必會超過班上半數。更多時候,是他的三五個好友圈、七八個姊妹淘。

註二、臨床實習的時候,因為需要大量設計治療活動,有些學生會忍不住模仿梯友的治療活動。這種互相模仿抄襲的狀況,非常容易惹怒治療師。有些實習生也會對於精心設計的治療活動被抄襲而相當不滿。過去甚至有抄襲梯友的治療活動而實習不通過的例子。不可不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