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4日 星期二

從實習開始懷疑自己、懷疑人生?別擔心,你只是跟大家一樣。

圖片出處:工具:走出舒適區 (jamesakinsmith.co.uk)

臨床實習前,L哭著打電話跟我說:「老師,我好焦慮。去臨床實習如果不知道怎麼治療病人怎麼辦?」臨床實習開始後,陸續又有幾位學生私下告訴我:「我很擔心自己比梯友差。」「我想到要去臨床,就焦慮得睡不著。」「我好擔心治療活動又被退。」通常找我表達焦慮的是很有責任感、對自己滿有期待的學生。到底為什麼有這麼多焦慮呢?

臨床實習和學校教育不同,是真槍實彈「上戰場」了!所有的臨床實作技巧都應用在病人身上,如果專業的知識、技能、態度沒有到位,很容易失誤連連,不僅造成病人與家屬的困擾,自己也會頻繁地被指導老師關切。老實說,從理論跨到實作是很大的一步,沒有多少人「無痛接軌」。然而要「痛」到什麼程度、「痛」多久,就因人而異。畢竟,每個人的「痛點」不同。

人人都焦慮

不論是頂尖大學或其他大學,實習生一定會有程度不等的焦慮。常見的焦慮略可分成五類

  1. 自我期許
    • 我是頂大的學生還做不好,會很丟臉  /  我不能被人家說:「X大的程度真的比其他學校差。不意外。」
    • 我會不會做不好,害到後面的學弟妹?以後臨床實習就沒有這個站了。
    • 我好擔心自己做不好。
    • 這一站太輕鬆了,我之後找工作會不會有困難?
    • 這一站好累,我會不會撐不到離站?
  2. 臨床指導老師
    • 老師剛才臉色不好,是不是我做得很糟糕?
    • 老師是不是討厭我?
    • 臨床老師看起來很兇/很忙/很不耐煩,問問題會被罵。
    • 臨床老師到底要求什麼呢?我都抓不到線索。
    • 慘了,等一下又要被老師念了!
  3. 臨床能力、醫病互動
    • 我不知道要幫病人安排什麼治療活動/我的治療活動一直被退。
    • 我不知道要跟病人和家屬聊什麼。
    • 這個病人/家屬/看護配合度不好,不知道怎麼應對才好。
    • 我做評估/副木/訪談都很花時間,老師一下子就做好了!(我是不是很糟糕?)
    • 我這樣做對嗎?病人會不會浪費時間又浪費錢來讓我治療?
  4. 梯友
    • 為什麼我的梯友看起來一副很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事情的樣子?我還摸不著頭緒。
    • 梯友問的問題好有深度/帶的治療活動好有趣/帶活動看起來很輕鬆,我覺得自己很弱。
    • 其他學校的學生社交技巧好像很不錯,總是可以跟病人聊不停。這個我不行。
    • 我的梯友很糟糕,跟他相處壓力很大了!
  5. 作業
    • 病歷/報告太多了,寫不完。(會不會無法離站?)
    • 書/期刊論文太多了,讀不完。(會不會無法離站?)

允許自己當個人類

上述內容只是略舉。其實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小宇宙。如果把所有實習生的焦慮都蒐集起來,應該可以得到很多頁的清單。有時候甚至是沒來由地恐慌。但是要如何克服這些五花八門的焦慮呢?個人推薦Tal Ben Shahar(哈佛幸福課的講師)的建議:允許自己當個人類 (Permission to Be Human)。沒有人天生就擅長治療病人、撰寫報告與病歷、人際互動。這些都需要學習,就像嬰兒需要學習與週遭環境互動、學習發出聲音、從翻身坐起、學爬學走,都是成長的歷程。而且這個成長短期看起來總是進進退退不穩定。

當眼光無法放長遠,就很容易找出千百件事情讓自己焦慮,時常擔心自己跟不上、做不好會丟臉、會被罵。但是成長的過程不就是這樣嗎?只要確定自己已經全心投入了,就安心吧!還沒有做到完美,表示我們正在學習。如果一次做不好,就第二次、第三次繼續(註)。只要找到努力的方向,遲早都會達成目標。

從學校的庇護性舒適圈,拓展到真實臨床生活,對於專業知識、技能、態度要求一下子提高,可能不只是伸展圈 (stretch zone),而是恐慌圈 (panic zone)了。這也是為什麼實習生會如此焦慮。此時,允許自己當一個人類、接納自己的焦慮和不完美,欣賞自己的努力和不放棄,情緒比較容易穩定下來。實習久了,專業自信和自我效能提升了,焦慮也就慢慢低了!

註、此處的第二次、第三次繼續練習指的是在同一站的時限內。如果在不同醫院的同一領域實習超過三次,可能表示不適合擔任職能治療師。

補充

1.有興趣了解如何擴大舒適圈、提升自己能力的讀者,可參考下列網址:為什麼舒適區和伸展區可以(幾乎)合而為一 - Ute的國際休息室 

2.如果一直找不到讓自己焦慮的原因,但長期明顯感到心神不寧或焦慮害怕,可能需要專業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的協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