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配合昨天的電子郵件處理議題,我想到大約十年前,為了記錄第一次成功實施清空收件匣而撰文紀念。 再看一次那篇文章仍覺得很有感。如果你和我一樣,在任務繁雜時會想透過整理各種事情以理出頭緒(或「合理逃避」眼前比較困難的任務),或許徹底清理電子郵件收件匣是個不錯的開始?
以下是舊文新貼,為了盡量保留當時的心情與筆觸,只做少量必要的編輯。
寒假期間,一直覺得自己無法專心寫論文,總覺得想清理些什麼。但是,房間已經按照《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徹底清理過了,辦公室的東西也不算多,想來想去,應該是清理電子信箱的時候了!
由於未讀信件數量龐大,即使把一天空下來什麼都不做,專心致志地清理電子郵件,也未必能完成。所以,參考了一位高手的建議(電腦玩物站長Esor的文章:Gmail 最佳化:一步步改造電子郵件處理流程的六個原則 (playpcesor.com)),開始分段完成清空收件匣的大業!
第一步:鎖定特定目標以刪除信件
躺在收件匣裡的八千多封信不可能全是重要信件,但是說不定仍有重要資訊,因此無法全部直接刪除,必須從極度確定是「可刪」的信件著手。最明顯的莫過於每天都會收到幾封[校內訊息發送]與[重要訊息發送]校總區哪個路段在維修、哪棟建築物何時斷電之類與我無關的信。這類信件可優先刪除。只要在信箱搜尋關鍵字「校內訊息發送」、「重要訊息發送」,再刪除信件,收件匣立刻少了1000封信!
其次,清除轉寄信件。轉寄信件是我不太會看的類型,因此也很好辨識。只要搜尋「轉寄」或"Fw"就能找到。一刪瞬間再少2000封信。
再其次,Pubmed資料庫每週一封的最新研究成果通知信,而那個通知的內容有許多已經不再是我關注的研究主題,因此可以放心地全數刪除。同時,我也到PubMed修改每週通知的議題設定,以便得到需要的資訊又不會產生太多垃圾。
第二步:從最久遠的信件開始過濾刪除
透過關鍵字搜尋法刪除確定不用保存的信件後,剩下的信就得得一封一封看了!這做麼很耗時,我又不想把所有信件封存,因為清理信箱這件事情是對自己的心情負責。我不想要大費周章地清理之後,又隱隱覺得清完的電子信箱裡還有垃圾存在。突然,想到《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那本書的作者說:衣服要從過季的衣服開始清理,因為這樣比較能清楚判斷心動的感覺,再由心動與否決定衣服的去留。於是,我從收件匣的最舊信件開始整理。
2007-2009年,每50封信中,大約有5-6封信是值得封存的。其它多半都是討論事情的信件。事情過了,信件就可以刪了!
2009年開始讀研究所之後,值得保留的信件就更少了!大約100封信當中,才會有2-3封值得保留的信件。
於是,刪信的速度越來越快,而且刪信的感覺相當過癮!如此著魔似地刪信,清了四天(共花了約16小時),收件匣終於一封信也不剩了!收件匣空蕩蕩的,心裡也空蕩蕩的,相當清爽。
清理完的當下,突然有個感觸:如果保留下來的信件,表示它很重要,那為什麼值得被保留下來的重要的事情,竟然如此少?難道我將生命中大部份的時間用來處理不重要的事嗎?或者我一直都用緊急的事情來覆蓋重要的事?那些留下來的信件,不外乎是自己有感而發寫的短文、為了社團學生寫的信、給社團老師的作業,極少是與研究相關的信件(因為研究相關的檔案已經另外整理至雲端硬碟)!
那麼,過去六年多到底都在做些什麼?難道是被一堆自己其實並不喜歡或不在意的事情環繞著嗎?或者,生命的本質就是船過水無痕,但生命之流中偶而還是會淘出一些金沙。
換個角度想,到底花了多少時間在那些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上?如果它們都是值得珍視的事,是否應該多花一些心思在上面?永遠要把時間留給重要的人事物,這是極為理性的思維,但是事情一來,卻總是先處理緊急的事。這就是慣性行為的可怕啊!
然而再過幾天,我的想法又有些轉變:或許刪掉的信件並不全是不重要的信,只是它們已經順利完成任務了,所以該放下的時候就放下,也是一種智慧。在心態上,不應該以去之而後快的態度去面對,而是以這樣的心態面對:「謝謝你們曾經幫助我記住這些事、幫助我與那些人溝通、幫助我完成該做的事。謝謝你們曾經在那麼長的時間裡支持著我。現在,讓我們一起放下吧!」
終於,覺得清空收件匣的任務圓滿結束。
最後,我得承認自己是個記憶力不好的人。許多事情都是”out of sight, out of mind.”如果一直把重要的東西埋藏在一堆不重要的事物中,很容易忘記那件重要的事。看到這裡,是不是也想試著清空收件匣呢?試著空出一段時間執行,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