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十幾年前,我是一位大學剛畢業的菜鳥職能治療師,也是整個職能治療室的第一位職能治療師。就職後二週才有另一位資深同事加入。整個治療空間與器材是我們共同規劃、歸置之後才誕生的。由於一畢業就獲得建置部門的權利太過少見,我每月寫一篇新手上路的心得作為紀念。簡單說,就是一個從零開始的故事......(更多文章請參考新手上路的第一個月、第四個月)。
新部門創立,到底要怎麼樣才能讓需要職能治療的病人和家屬找到我們呢?
有研究發現表達感謝和接受別人的道謝,都會促使大腦分泌多巴胺與血清素,讓人發自內心覺得快樂、感覺良好(註)。而我在新生合唱比賽隔天就體驗到一次感謝帶來的快樂!因為我收到了兩則很意外的簡訊……
當你是大一新生的時候,期待的是什麼活動呢?系學會、迎新宿營,還是有趣的社團呢?不管是什麼活動,我猜「新生合唱比賽」對於自主意識漸增的大學生來說,可能會覺得這不是高中已經玩過了嗎?怎麼還來?大學就是要玩、要自由,集體參加學校舉辦的活動感覺一點也沒有長大。但是不得不說,我覺得新生合唱比賽真是學校的遠見!
身為一個辦學認真的學校的教員,認真執行上課點名是必須的。自從學校採用TronClass系統之後,我通常採用系統內建的QR code點名。由於QR code的圖案每幾秒就會更新,因此很難幫同學點名,除非願意把手機和個人的帳號密碼交給其他同學。也因此缺席很容易被發現。所以,要怎麼合法地不上學呢?
月初參加職能治療學會研討會,途中遇見幾位舊識。在短暫的閒談中,一位多年不見的學姐說:「每次學會研討會的論文發表,我都有看到你的名字,你好厲害!」另一位學長說:「你們學校很拚耶,世界大學排名都這麼前面了!」還有一位師長看到我帶大學生參與研討會,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這是揠苗助長吧?」原來參加一次研討會,從眾人眼中可以看到這麼多面向嗎?
前情提要:最近第一屆導生陸續進入職場。聽他們提及初入職場的忐忑,讓我突然想起自己在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曾寫過一系列文章記錄每月心情。
由於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個從零開始的單位建立職能治療室,就職前心理相當惶恐。於是特地拜訪了幾位大學老師,請教他們規劃部門的方法,甚至參觀了可謂「職能治療旗艦館」的高雄長庚職能治療室,再回到空無一物的病房進行規劃。以下是我從無到有的第一個月。
最近第一屆導生陸續進入職場。聽他們提及初入職場的忐忑,讓我突然想起自己在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曾寫過一系列文章記錄心情。當時,我把自己每個月的心得筆記命名為新手上路的第#個月。應學生要求,就在這個部落格分享當時的心得筆記吧!只是前三個月的心得不知是遺失在大學畢業後不久即停權的電子信箱中或是哪個神秘角落,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到。所以就從第四個月開始吧!除了必要的編輯,內容盡量不做修改以保留原汁原味。
年底是許多學校辦理校慶運動會的日子。高中以下的運動會常是學生全員參加,大學運動會的參賽者相對來說就比較微妙了!多數學生對於體育課和運動會並不熱衷,極少有人為了運動會練習。但學校要求各系都得參加「20人大隊接力賽跑」。如果是你,會怎麼找出這20人呢?
我練瑜伽六年半了,也暫停練習六年半。在練瑜伽的那段時間,我並不喜歡做瑜伽,卻在暫停練習的時間裡,數次想讓自己重新練習瑜伽,但總有種種因素無法成行。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這六年半不斷試圖「自虐」呢?
近年大學的入學管道以個人申請入學為大宗,意即多數考生需要準備書面審查資料和面試。到底要呈現哪些資料比較有利?家中有人生病,算是申請醫學院的有利就讀動機嗎?
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學校為了人流管制關閉了許多建築物的門,只留單一出入口。儘管這兩年半的時間,疫情時而緩解,學校從未放鬆管制。全體師生只能望門興嘆,繞路而行。每天至少多了10-20分鐘的路程。
然而就在這週一,封閉許久的各個出入口竟然開放了!看著終於打開的玻璃門,彷彿推開了近三年的時光。
很久很久以前,政府為了宣導騎機車要戴安全帽,發佈了一個標語「流汗總比流血好」。那時的我不常騎機車,不能理解二者何以相提並論。直到今年夏天氣溫飆升,光是騎機車從住處到學校(不到三公里的路程)就讓人汗流浹背。拿下安全帽時,像頭髮沒吹乾就出門一樣。終於明白流汗對機車族有多困擾。除非提早半小時出門、多戴一套衣服替換並準備吹風機,否則大熱天騎機車就注定狼狽。難道安全和狼狽只而二選一?沒有優雅一點的出門方法嗎?
隨著少子化趨勢日益嚴重,大學錄取人數缺額被媒體反覆報導。不少私立大學為了招生,常以考照率和「證照輔導班」吸引學生就讀。畢竟,在許多家長和學生眼中,「高考照率」就像「保證就業」一樣具有吸引力。由於證照輔導班的風氣行之有年,我也不以為意。直到某天,一位好友脫口而出:「你怎麼把大學老師變成補習班老師了?」我才愣住:大學老師不能是補習班老師嗎?
夏秋交替,左手送出陪伴了四年的第一屆導生,右手迎來接受108新課綱磨練的第二屆導生。初任導師的回憶歷歷在目。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事,莫過於學生「入大學,每事問」。
多數科學性期刊 (scientific journal)為了確保所刊載的文章品質,常強調它們的文章有經過同儕審查 (peer review),表示文章經過同領域的專家把關。而審稿者從哪裡來呢?
每年四到五月,就是高中升大學的模擬面試和大學入學個人申請面試的旺季。不少大學教師會參與幾場高中邀請的模擬面試熱身,再接著自己學校的面試。看著學生緊張準備面試,我心裡也覺得緊張。不是傳說中的共情,而是因為學生的反應著實令人著急......
上圖為示意圖,非本系應考學生
以下簡單記錄六則讓我印象深刻的面試對話,博君一笑。
學期將盡,畢業生轉眼就要離開校門。醫學院學生在離開校門後還需通過執照考試,才能以就讀科系的執照執業。為了幫助學生判斷通過國考的難易度,我一時手癢用Excel公式試算CP值最高的拿分方法(剛好通過國考的門檻)。
前幾週,一位同事傳訊息給我:「請問可以借用您課堂時間約20分鐘嗎?」我很好奇借用時間的原因,畢竟那是一門沒有太多進度壓力的課。他無奈地說:「上週讓學生報告,他們準備得太豐富了,一直到下課都報不完,只好來借課。」我聽了覺得很有趣。以往聽到要報告,學生們總是擔心時間太長,不知道要準備什麼。現在竟覺時間太少?
上週末參加了一場充實的研習。可惜午休時間太短,多數人精神不濟,又不好意思離場小睡片刻,就這樣耗著。直到活動結束,人人筋疲力竭。有人可能會納悶:有吃午餐就好了,午休很重要嗎?在平時,午睡可能普通重要,但如果研習地點交通不便,必須提早一兩個小時出門,午休就非常重要了!主辦單位的好意是:大家都特地跑一趟了,不讓大家滿載而歸似乎對與會者有些虧欠。但是,他們忽略了人的體力與心力有限。看起來給得多了,對方反而得到更少......
某次連假後,正在臨床實習的R打電話給我:「老師,我想停止實習了!我總是做不好。」那時,他剛結束了槍林彈雨的第一站,進入高負荷但支持度高的第二站。過不久,實習生K也打電話給我:「老師:我事情都做不完、做不好。現在可以停止實習嗎?」這二位學生似乎陷入了「我做不好,所以我應該離開這個領域」的泥淖。
「勝任愉快」,真的是判斷一個人是否適合某個領域的唯一指標嗎?
每年三月,是大三學生選臨床實習單位的時候。每年此時,看著眼前既期待實習又害怕受傷害的學生,我心中的「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情緒特別滿。總覺得再沒幾個月他們就要離開學校,之後沒什麼機會長時間相處了!於是,特別想多提醒一些重要的事,讓學生在實習或未來工作可以更順利一點。
過去,我曾在課堂上提醒學生要留意對臨床老師的禮貌、心態調整、學習重點等。然而,近日校內接連有學生發生意外,必須休養一段時間。於是,我突然明白了!
實習前什麼最重要呢?熟讀過去所學的內容?複習評估工具?做好心理建設?都不是。
實習前最重要的是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健康,尤其是騎車騎慢一點、過馬路的時候多留意左右來車。治療師從頭到腳都是珍貴資產。萬一受傷而無法如期實習就太可惜了!
或許,除了提醒,應該再做一批艾草平安皂,祈願學生們平安順適、諸事安康。
系務會議最末,老師們習慣交流一下學生們的學習狀況。例如:「某學生蹺課蹺很兇,心思都放在辦活動」、「某學生在學校的時候很有主見,實習的時候個性完全翻轉」。最讓人意外的則是某些在學校學習態度不積極的學生,經過臨床老師的調教,成了積極向上的實習生模範!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學生在學校「擺爛」,到臨床卻換了個芯?
開學四週,每週都有學生一臉挫折地告訴我:「老師,我覺得我不擅長做副木。」原因五花八門:剪副木的時候會歪掉、剪出來的副木很醜、不知道如何拿著加熱軟化的副木、不會畫紙型、不知道如何把副木合在同學手上、動作很慢......。於是,我決定每週設計個小練習,協助學生擊破每個可能會掉進去就卡很久的坑。首先,從剪出豆芽菜開始練習!
開學第二週,為了增加大三學生學習副木的信心,我請了幾位已通過生理疾病職能治療實習的大四學生返校分享如何學習副木製作與實習心得。分享後,學生W悠悠地說:「學弟妹好像一張白紙,還沒有被實習『摧殘』(磨練)。」學生P接著說:「看到他們,我覺得自己好老!」我聽了不禁莞爾。不過實習半年,心態竟然已經滄桑了嗎?
對考生而言,最害怕的考題莫過於問答題/申論題。如果回答的方向不是閱卷者期待的方向,寫再多都可能一分不值。但是,臨床相關的考題線索真的這麼少嗎?
臨床相關考題的情境線索其實不少,甚至通常還給太多。然而學生還是很擔心:儘管已經知道必須列出治療目標、所需工具/物品、物品擺放位置、活動進行方式、協助程度、進行次數或時間等項目,還是很難拿分。因為他們生活經驗不足,也沒有真正與病人相處過,常設計出「理論上可行,實際上沒人這麼做」的治療活動(註),例如:「建議吞嚥困難的人吃蜂蜜」、「訓練站姿平衡不佳的中風者單腳站晾衣服20件」、「訓練頸椎第五節完全損傷的人繼續擔任餐點外送人員」。
今年的髖關節置換後的治療方案,毫不意外地增加了許多閱卷的樂趣!一起來看看考題與學生的創意作答吧!
期末考前二週,通常是學生學習動機空前高漲的時期。L原本就是一位認真的學生,他在考前格外缺乏安全感。三不五時就傳訊息來詢問各項考試相關事項,諸如拿著某一份講義的內容,直接問「這個會考嗎?」,或是多次詢問「XXX算在考試範圍嗎?」、「這次考試範圍太大了,同學們都說讀不完,可以不要考嗎?」我能夠理解學生的考前焦慮以及試圖從老師口中探聽考題線索的心情,但是人生有多少次考試能讓我們準備到信心滿滿再上考場呢?
在學習的過程中,多數人對自己是有期待的。在相同環境待一段時間、做一件事情久了,就認為自己應該會有進步。但是要怎麼知道自己有進步呢?
過年期間,我收到J的訊息,表示希望聊一下實習近況。通常會特地跟我約時間談話,多半是遇到困難了!我揣著幾個猜測,想知道是什麼原因讓他不順利。實習站報告太多?老師要求太嚴格?自我要求太高?梯友很優秀所以自慚形穢?沒想到我一個都沒猜中!
在2021/12/30清晨,為了給辛苦實習的學生們一點生活的期待,我在班群告訴大家:「今天是2021最後一個工作日,接著就可以放三天年假,好好休息了!」沒想到一向安靜的班群馬上有學生回覆:「沒有年假(哭臉)。」我突然想起:在某些醫院,確實是沒有按照月曆的紅字放假的。